图片
夏夜追凉
宋·杨万里
夜热依然午热同,
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竹深树密虫鸣处,
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坐在空调房间里是没法感受这首诗的,于是就走了出来,在小区里散散步。月朗星稀,凉风阵阵。四下都是空调的轰鸣声,小区里还有忙碌的外卖小哥。微热,有凉风,不闷,故可耐。
图片
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朗月当空,宋代的那个夏夜也如此烫热。夜热依然午热同,没有空调的年月,暑气盘踞于庭阶砖石上,迟迟不肯散去。诗人推开门扉小立月明中,仅此“小立”二字,探身一试的动作如在目前——带着些许犹豫,又藏着殷殷期待。庭户既开,世界便朝夜色铺展。“依然”是暑热的顽固宣告——白天的热浪没有退场,夜晚不过是换了个场景继续“盘踞”。“同”字更绝,直接将“夜热”与“午热”画上等号,没有丝毫缓冲,像一记直白的体感暴击。这两个字没有修饰,却把夏日暑气的“不离不弃”写得淋漓尽致,也让后文中的“凉”显得愈发珍贵。仿佛能听见诗人心里的嘀咕:“这热,怎么就没完没了?”
“小立”是动作,更是心境——不是焦灼地踱步,而是带着几分耐心的静候,像在等一位迟到的朋友。“月明中”则是场景的温柔铺陈:月光成了天然的背景,清冷的光洒在身上,先在视觉上消解了几分燥热。开门是对闷热的逃离,小立是与月光的对谈,这一“开”一“立”,藏着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松弛。
图片
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于是望见竹深树密虫鸣处,听!夏虫的私语正从浓翠影翳中漫溯而来,细密的鸣声似沾着露水。更奇妙的是时有微凉不是风——那一霎掠过的凉意并非来自风的流动,是月光淌过竹叶尖的错觉?还是地气渗入脚底的轻微震颤?这是杨万里感官的惊觉:最珍贵的清凉,原是大地在静默里的吐纳,如赠给寻风之人的隐秘恩惠。空调的冷气被遗弃在身后,我也步入小区这个“庭院”。热意犹存,但幸有清风穿拂——不是古人在草木深处捕获的“非风之凉”,是真实的风在游动。可我们已把自身嵌入新的樊笼:空调轰鸣声如沉郁潮水自窗格涌出,外卖骑士的车灯则在夜色里割出幽蓝轨迹。城市丛林,夜再深也难觅寂静。虫鸣并非断绝,只是藏于空调声浪的间隙。侧耳辨识良久,终于听见树冠层里稀疏又坚韧的蛐蛐声。这便是我与诗人相隔八百年的对视:他听见竹深树密的虫鸣自有天籁之趣,而我努力在机械噪音中辨认残存的自然之音,其间的反差令人怅惘复又欣然。原来寻风的渴望千年不更,我们终会在某个敞开的瞬间相遇,如同此刻衣角被风掀起时,亦触到了宋时明月的素手——那份古人对微凉的细腻捕捉,与今人寻觅自然节律的执念,本就是同一个月亮凝视下流转的微光。古人尚能感知幽微凉意,现代人却要主动推门找回风的触觉。这一推门,仿佛同时推开了两个时空的门户——一种朴素的对抗正悄悄复生:当喧嚣与机械构筑的堡垒日益坚固,总有人记取杨万里“小立月明中”的姿态。因那微凉终究无关科技,它深植于生命对自然的渴望:只要依然仰望那轮清辉,现代人的毛孔终将重新学会畅饮月色。——7月22日夜 于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